广东韶关发生山体滑坡6个村受影响 救援持续进行中
贺利氏光伏总裁马丁阿克曼(Martin Ackermann)指出:亚洲,尤其是中国,是全球太阳能行业的领导者,世界最大的光伏企业也都在该地区。
我两个月前去了柬埔寨,我住的酒店一天停好几次电。现在我们在政府的领导下,我们总统的带领下,还有美国的特朗普,我们看到新的总统,如果说是他们对于环保,还有我们在这方面如果没有大力推动的话,可能这个国家就没有很强的动力去实现这个目标。
当然这是储能技术,我们一个最大的问题不是光伏的问题,储能,能源里面当中,包括我们谈到泛能源,如果没有储能,什么都谈不成,储能是我们的光伏和泛能源,所有能源之和。王勃华:谢谢主持人,对于光伏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市场的发展,我本人是非常乐观的。对一些新的技术,我们在使用过程中要少走弯路,我们需要能够去,比如说考虑到各自国家实际的情况,考虑到各自气侯变化方面的目标,设定发展的路径所以大家一定要坚定信心,当然也不要太乐观,盲目上产能,最后导致大家上去以后盲目扩展,造成产能过剩。因为现在全球的发展光伏产业,大力发展光伏装机,已经成为一种大势所趋,我把它叫做一种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肯定会越发展越快。
而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里面,刚才SPE讲了,发展最快的就是光伏,第二是风机,但是只占到我们一半,去年的时候这样新增的装机。尽管我们的增速下来了,但是回顾下来,我们仍然一直在不断前进。在国家对于平价、低价项目的推动下,如何实现花更少的钱办更多的事儿,成为了我国光伏制造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
同时,规模化生产的多晶黑硅电池的平均转换效率达到19.2%,使用PERC电池技术的单晶和多晶黑硅电池效率提升至21.8%和20.3%,较2017年分别提升0.5个百分点和0.3个百分点。组件产量85.7GW,同比增长14.3%,并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一位。然而,在领跑者基地等一系列政策的带动下,可有效提升发电效率的双面组件的市场占有率正在实现大幅提升。寻找平价与高效的发展平衡点在当前国内晶硅市场走势下,单晶电池和组件在度电成本方面并没有太大优势。
电池片环节生产技术进步飞速。早在2010年,其国内首次实现量产的新闻就曾在业内引起轰动。
尽管获得了亮眼的成绩,面对日益临近的平价时代,不断压缩的利润空间和体量庞大的创新成本需求,还是促使光伏制造企业的研发投入比重都在近期开始出现不同程度地下降,提高投资性价比已不约而同地成为了他们的当前发展首选。据王世江介绍,2018年,我国新建产线已全部为PERC产线,原有产线也在加快升级改造。成本方面,铸锭单晶主要是通过对原有铸锭炉进行设备改进,成本投入相对较少。在当前光伏市场,性价比应该是光伏企业发展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电池片产量87.2GW,同比增长21.1%。伴随关键设备国产化的不断推进,2018年,我国PERC电池产线的每兆瓦投资成本已达到42万元,并有望在2020年降至35万元左右。硅片产量109.2GW,同比增长19.1%。伴随完全市场竞争的日益深化,相信我国光伏企业会日渐作出不一样的选择。
度电成本,主要由项目生命周期内的成本和发电量决定。邢国强指出,为更快满足平价上网要求,适当降低电池效率已成为光伏制造企业快速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
尤其是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在装机规模登顶全球光伏市场的同时,我国光伏行业在产业链各环节都展现出强势发展姿态。然而,由于当时的技术还存在很多不足,铸锭单晶并没有成为市场主流。
对于企业发展来说,面对来势汹汹的平价上网浪潮,保持一定利润空间是比占有尖端技术话语权更实际的事情。近年来,一项项发电转换记录在我国企业的实验室里被不断刷新。细看光伏制造产业链各环节,硅料选择方面受到历史政策影响,单、多晶在国内外光伏市场的的冰火两重天局面依然存在相比常规单晶技术,结合协鑫公布的鑫单晶数据,铸锭单晶有几个优势:1、成本优势。随着组件效率和价格的变化,以及领跑者项目推动,让直拉单晶的性价比在2015年达到阈值,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期,而未来随着材料成本在整个系统中占比进一步降低,或许在不远的一段时间内,随着以直拉单晶为基础的光伏电池为提升性能而增加成本和区熔法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区熔法的阈值也将来临,届时同铸锭单晶一起瓜分大部分单晶市场。成本计算 谁能打开平价新世界的大门?铸锭单晶的成熟,也给了市场一个最简单的计算成本的方法,不同于以往单多晶功率差距较大,这次在几乎同一个起跑线上,我们来计算下我们可以计算下铸锭单晶和直拉单晶在度电成本方面的表现:首先计算直拉单晶/铸锭单晶同样面积效率比:21.85/22.151.01373电池效率比乘以组件面积比:101.373%*(1-0.08)=100.56%如果是按156硅片计算:101.373%*(1-0.2)=99.34554%可以看出,到这里,二者单块组件发电能力已经差不多了,甚至没有采用大硅片的直拉单晶组件发电能力略低于铸锭单晶。
随着中国政府制定了光伏发展政策,市场回暖,协鑫、晶科、旭阳雷迪等企业又在持续推动这项降本技术的发展。铸锭单晶是利用单晶硅为籽晶,通过铸锭炉生长的铸造单晶,这项技术并不算是新工艺,也不是协鑫首创。
更为重要的是,2019年是光伏全面竞价上网的元年,业内揣测最终中标补贴价格将在6分钱/度左右,而如果原本计划做平价的项目参与竞争,局面可能更加惨烈。>铸锭单晶、区熔单晶挑战直拉单晶 谁是新世界的王者?2月27日晚,协鑫数据显示:铸锭单晶电池平均效率已达21.85%,距离业内平均P型直拉单晶PERC电池效率仅差0.3%,而成本则低10%,同时单台炉子产能较单晶炉提升一倍。
再加上算上首年衰减(直拉单晶2%,铸锭单晶1.5%):直拉单晶:100.56%*(1-2%)=98.05%156mm直拉单晶:99.34554%*(1-2%)=97.35%铸锭单晶:98.5%所以,可以看出,同样158.75mm的72片的单块铸锭单晶组件和直拉单晶组件相比,功率高约2W,实际发电能力低约0.5%;156直拉单晶功率低约2.6W,实际发电能力低1.1%。区熔法又称Fz法,即悬浮区熔法。
除铸锭单晶向直拉单晶发起挑战外,光伏产业越来越激烈的高效电池军备竞赛也对硅片材料提出了新要求。而铸锭单晶则因其工艺,衰减和多晶相似,含氧量比单晶低40%左右,比直拉单晶低0.5%以上。领跑者的推动成就了效率更高的直拉单晶急速发展,但在全面竞价时代,或许铸锭单晶将成为未来数年中的王者。区熔法是极高纯硅单晶生产的首选技术,由于不用坩埚,避免了来自坩埚的污染,而且还可以利用悬浮区熔进行多次提纯,所以单晶的纯度高,同时Fz单晶的氧含量比直拉硅单晶(见半导体硅材料)的氧含量低2~3个数量级,很好解决光衰问题。
能做到更高效率和减少衰减的区熔单晶也会在未来加入战团,夹击直拉单晶。成功的关键在于采用了新的籽晶铺设方式以及独创的铺设晶向。
而当时又没有黑硅技术,单晶多晶设备不同,对于同时具有单多晶特征的中间层,没有办法处理。当铸锭单晶将浑水变清后,清水的压力随之而来。
中国科学院院士、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杨德仁在《铸造单晶硅材料的生长和缺陷控制》报告中指出,铸锭单晶将在今后的一两年开始大规模应用,成为对市场有重大影响的差异化产品。但光伏这样一个发展飞速的产业,每两三年就会发生大的变化,直拉单晶或许在一两年之后,就要面临急速的转型挑战。
以常规多晶组件为例,生产工艺较单晶更为复杂,除了原材料能降低成本之外,其它环节都或持平或略高于直拉单晶组件,因此转向黑硅做高效已经成了唯一出路。浑水、清水、超纯水铸锭在左,区熔在右一位有多年研发经验的前尚德科研人员告诉笔者:简而言之,单晶像清水,更容易变浑浊,而多晶本来就是浑水,所以虽然初始效率较低,但受外界影响较小。但区熔单晶的工艺比直拉单晶困难得多,目前国内走在最前面的是中环股份。赛维LDK、阿特斯、荣德、环太完成了前期的技术储备。
但一个不确定因素还在超薄硅片环节,以前多晶组件成本受限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单晶硅片可以切得更薄,达到90-110m,而多晶硅片在这方面则因为材料本身的限制难以做到这一点。那么铸锭单晶以同样甚至更高的发电能力,8-9分钱/W的BOS成本下降,将成为项目是否能够竞价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2、铸锭单晶组件采光面积更大,相比直拉单晶电池片八角结构,正方形的铸锭单晶可以充分利用组件表面积,以158.75mm的硅片尺寸为例,比211圆棒,带倒角的158.75单晶硅片增加0.8%的受光面积,比156mm硅片大2%。尔后,2011年光伏产业寒冬随即而来,许多企业在生存压力下也没办法继续研发,铸锭单晶技术进展因而停滞。
而从铸锭单晶的发展趋势来看,单晶系所占的比例可能会更加激进,除保留多晶黑硅和薄膜一部分市场之外,更多开展进一步细分技术领域的PK。目前中环股份区熔硅单晶抛光片产量全球第三,国内第一。
「小礼物走一走?雪碧可乐来一罐!」
还没有人赞赏,支持一下吧
哇~真是太棒了